臺灣陶藝家在彭州:幾百年前我一定是這里的燒窯工

1977年,臺灣陶藝大師蔡榮祐在臺中霧峰成立陶藝工作室。42年后,其子蔡兆慶從臺灣來到四川彭州,在碗廠坡古窯遺址旁重燃窯火,相繼推出以彭州地域風(fēng)貌為創(chuàng)作靈感的“龍門四季”“湔江藍”系列作品。近日,蔡兆慶接受電話采訪,在談及和彭州的緣分時稱,“自己上輩子或許就生活在這里。”

2019年7月,蔡兆慶在四川彭州為陶藝愛好者示范燒窯。(受訪者供圖)

  蔡兆慶自幼隨父親學(xué)習(xí)陶藝,“住家和工作室在一起,起床看到的就是陶瓷,父親做陶瓷,我就在旁邊玩泥巴”,回憶起與陶土為伴的童年,他笑稱,“玩著玩著就會了?!?/p>

  2019年5月,蔡兆慶受邀來彭州“西部瓷谷·陶工戶”文創(chuàng)基地交流陶藝,首次來彭州的他被當?shù)赜凭玫奶沾蓺v史和豐富的泥料、礦石吸引,幾個月后,他決定扎根彭州,專注在地化的陶藝創(chuàng)作。

  蔡兆慶的工作室坐落于彭州海窩子古鎮(zhèn),這里地處龍門山脈,彭州人的“母親河”湔江穿境而過?!巴崎_窗,就能看到湔江,眺望遠方,龍門山盡收眼底”,蔡兆慶描繪他身邊的彭州美景,“這里的春天植物萌芽,萬象更新;夏天,湔江水呈現(xiàn)一片湛藍;秋來山上的銀杏滿樹鎏金;冬季雪后天晴,龍門山的雪景一目了然?!?/p>

  蔡兆慶用陶瓷語言記錄自己眼中的彭州:將彭州陽平觀的幽深竹海融入“竹節(jié)系列”品茗杯,以龍門山的四季更迭為靈感創(chuàng)作“龍門四季”茶具,用“湔江藍”系列作品定格夏天的湔江水……

2024年4月,蔡兆慶的“湔江藍”系列作品在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展出。(受訪者供圖)

  在彭州日復(fù)一日的工作生活讓蔡兆慶和這里的聯(lián)結(jié)越來越深,他常和家人戲稱自己幾百年前一定是彭州的燒窯工。在他看來,彭州與臺灣氣候、土壤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燒制過程,也拓寬了自己的創(chuàng)作空間,“我在臺灣燒某一種效果有時燒不好,但在這里用同一方法,成功率高很多?!?/p>

  除了彭州山水,蔡兆慶也從大陸其他名山大川中覓得靈感?;貞浧鹪缦鹊膭?chuàng)作經(jīng)歷,他說,“我父親年輕時每年至少來大陸兩次,積累了很多攝影作品”,看過父親所有作品的蔡兆慶從中獲得很多創(chuàng)作思路,他不斷嘗試釉色融合,希望將大自然的顏色還原于器具中。于是,九寨溝的水、敦煌的沙、茶卡鹽湖的鏡面倒影被一一記錄,“寨溝綠”“敦煌釉”“茶卡鹽”等作品相繼問世。

  如今,蔡兆慶來彭州已五年,除了找到自己的陶藝天地,他也結(jié)交到不少“陶瓷好友”?!爱?shù)乩弦惠吿沾扇寺犝f有臺灣人來這里做陶瓷文化推廣,都很樂意帶我去找泥料跟礦石”,蔡兆慶舉例,研制“湔江藍”就用了當?shù)氐V工提供的銅礦。當?shù)?5歲的陶瓷師傅黃明興也加入蔡兆慶的工作室,和他同吃同住同勞動。

2024年2月,蔡兆慶在四川彭州為2024年成都世界園藝博覽會制作花器展品。(受訪者供圖)

  “一年365天,我至少有330天都在工作室”,蔡兆慶表示,自己平時腦子里想的就是怎么把泥巴做出想要的效果。眼下,他正結(jié)合彭州作為古蜀文明發(fā)源地之一的特性,創(chuàng)作名為“蜀紅”的系列作品,希望未來大家提起陶瓷,不僅想到景德鎮(zhèn),也會想起彭州。(完)

來源:中國新聞網(wǎng)